久久免费露脸丝袜国产,亚洲三级片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中文字幕精品无码2021

首頁 > 滾動 > 正文

大熊貓國家公園: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樂園

2022年06月06日 10:1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內,一只大熊貓在架子上休息(四月二十四日攝)。 新華社記者胥冰潔攝

  新華社記者楊三軍、張海磊、余里

  這是一條“熊貓生態走廊”,橫跨四川、陜西、甘肅三省,棲息著全國總量8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

  這是一個被“傘護”的生態家園,除了大熊貓,還生活著雪豹、川金絲猴、綠尾虹雉、朱鹮、珙桐、紅豆杉等8000多種野生動植物;

  這是一個被譽為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的經典成功案例,經過幾代人科學保護,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由“瀕危”降為“易危”。

  萬物生靈,美美與共。如今的大熊貓國家公園里,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大熊貓王國的“重生”

  93歲的胡錦矗被稱為“熊貓專家”,他見證了中國大熊貓保護事業的起步與發展。

  時光倒回20世紀70年代初。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獲贈兩只大熊貓,全世界迅速掀起一股“熊貓熱”。而作為大熊貓的故鄉,中國對自己“國寶”的分布、數量等情況卻不甚了解。

  很快,胡錦矗受命牽頭開展了我國第一次大熊貓野外調查研究。靠著兩條腿、一個望遠鏡,調查隊開始翻山鉆林。經過4年半的艱苦野外調查,形成一份20多萬字的《四川省珍貴動物資源調查報告》。1978年,全球首個大熊貓野外生態觀測站“五一棚”在四川臥龍建立。

  從野外追蹤研究到人工圈養繁育,從野化放歸到棲息地保護,從野外監測到個體精細化管理,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為大熊貓保護事業奉獻了智慧與青春。

  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底,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達到1864只。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將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由“瀕危”降為“易危”。

  大熊貓國家公園專家委員會專家王放認為,大熊貓的保護工作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下一步需要進一步解決的,是緩解棲息地的破碎化和種群之間相對分散的隔離現狀。

  2016年12月,我國通過《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2021年10月12日,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地跨川陜甘三省,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

  “大熊貓國家公園在整合原有各類保護地的基礎上,以維護生態系統完整性和原真性、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為目標,讓大熊貓更好棲息、生存和繁衍,為生態系統的長期保護提供保障。”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局長向可文說。

  位于川北的黃土梁走廊帶連接平武縣和九寨溝縣,以往由于有盤山公路和沿路的人為活動,大熊貓長期面臨“走婚難”。但自從盤山公路變成隧道,植被逐步恢復,大熊貓、羚牛等動物日趨頻繁地出現在山坡上。

  據了解,大熊貓國家公園內已完成9條大熊貓走廊帶和7處野生動物通道建設,恢復植被128.5平方公里,為大熊貓相互隔離的小種群交流創造了有利條件。此外,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通過野外救治異地放歸和人工野化放歸的形式,幫助大熊貓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目前,已野化培訓并放歸自然大熊貓11只。

  保護與發展并行的探索

  大熊貓國家公園劃分為核心保護區和一般控制區,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對人為活動和開發性、生產性項目建設活動實行嚴格的差別化管制。保護與發展的矛盾如何破解?

  滎經縣是大相嶺山系大熊貓野外種群的重要棲息地,全縣48.7%的面積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然而,這個山區小縣曾高度依賴以粗放開采和簡單加工為主的煤礦和花崗石板材(石頭)、林木采伐(木頭)、小水電(水頭)“三頭經濟”。“三頭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曾高達70%。

  “靠山吃山”的傳統產業難以為繼,產業轉型勢在必行。滎經縣委書記古玉軍介紹,近年來,全縣籌集資金近10億元,關閉了140多個礦山、小水電站和小木材、小石材加工廠,向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新型建材、森林康養度假、綠色有機農業轉型發展。如今,“三頭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已降到10%。

  滎經縣龍蒼溝鎮發展村是遠近聞名的“熊貓民宿村”。郭紅梅是從宜賓嫁到發展村的媳婦,她和丈夫是村里第一批開“農家樂”的。經過不斷擴建升級,他們的“農家樂”已有22間客房,一年收入三四十萬元。

  “我們這里不僅有大熊貓等野生動物,還有原始森林和連片野生珙桐林。”郭紅梅每年要接待100多批客人,很多都是“回頭客”。

  在緊鄰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的落衣溝村,當地建立“社區滾動發展基金”反哺村民,先后組建社區經濟聯合社、養蜂專業合作社和水果專業合作社,幫助村民發展符合保護要求的特色農業和生態旅游業。

  56歲的落衣溝村村民楊庭秀家養了幾十箱蜜蜂,加上經營“農家樂”,每年家庭收入10多萬元。“這些年生態越來越好,我們的日子也好了。”楊庭秀幸福中也有小煩惱,“就是經常有小鹿、猴子和野豬跑到田里吃莊稼。”

  大熊貓國家公園唐家河片區負責人諶利民告訴記者,他們制定了管理辦法,通過籌集資金,在落衣溝村范圍內開展野生動物肇事補償試點工作。

  向可文認為,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過程中,四川探索的保護與發展相融合的新路徑,有效化解了人與動物爭環境、保護與發展爭空間的客觀沖突,為同類地區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提供了經驗。

  共享綠色家園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松潘片區黃龍鄉下河壩,一只成年野生大熊貓悠閑散步;

  大熊貓國家公園王朗片區的紅外相機記錄下野生大熊貓母子嗅聞、啃咬樹干的畫面……

  有了國家公園的庇護,大熊貓頻繁出沒如今成了“不是新聞的新聞”。雪豹、亞洲黑熊、毛冠鹿、紅腹角雉也有“出鏡”。巴朗山雪蓮、長芒鳳仙花等植物新種也陸續被發現。

  享受到生態紅利的村民保護意識明顯增強,他們開始自發加入保護的隊伍。

  5月10日,四川茂縣鳳儀鎮茶山村72歲的村民余家華剛參加完最新一次巡護。他說,趁現在還走得動,就多上幾次九頂山。

  九頂山區域處在岷山山系龍門山脈的中部,生態環境總體良好,大熊貓得以繁衍至今。然而,20世紀90年代,由于人類活動,九頂山上幾萬畝植被被破壞,野生動物數量急劇下降。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曾經是獵人的余家華和弟弟放下獵槍,開始巡山反盜獵。拆除鋼絲繩套,宣傳保護,上山巡護……從1995年開始,他們自發干了27年。巡護隊伍不斷壯大,余家華一家三代齊上陣,還發動周邊鄉村的500余名村民參與巡山,并自發成立了一支農民巡護隊。他們常年行走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上,吃干糧,喝冰冷的雪水,一趟巡護行走幾十公里。巖壁陡峭處,巡護隊員只能拽著樹枝向山上爬行。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入口社區都江堰市龍池鎮飛虹社區,有一個高原大熊貓棲息地保護小區,村民們成立巡護隊,定期巡護保護小區內約3萬畝林地。61歲的居民王賢祥是年齡最大的巡護隊員,他經常帶孫子和孫女參加大熊貓國家公園都江堰管護總站在當地開展的各種自然教育活動。“我希望下一代把對大自然的熱愛傳承下去。”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李晟認為,從碎片化棲息地到整體的國家公園,從“九龍治水”到統一管理,大熊貓的保護是全球野生動物保護的經典成功案例,折射出我國生態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效。 新華社成都電


(責任編輯 :葉瑋)

分享到:
35.1K

大熊貓國家公園: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樂園

2022-06-06 10:16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