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測算結果顯示——
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持續提升
本報記者 王俊嶺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1月11日 第 11 版)
2022年12月30日,北京至秦皇島的G8801次復興號列車從北京站駛出,標志著京唐城際鐵路、京濱城際鐵路寶坻至北辰段開通運營。新線開通后,北京站至唐山站、北辰站、秦皇島站,最快1小時03分、1小時32分、1小時39分可達。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的又一最新進展。
國家統計局不久前發布的最新測算結果顯示,2021年,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為138.9,較上年提高7.7點。
創新動能持續增強,創新水平不斷提高。區域創新發展指數為153.0,較上年提高5.5,創新產出和創新效率提升明顯。從創新投入看,2021年,京津冀區域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3949.1億元,較上年增長14.6%。區域R&D投入強度達到4.1%,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北京保持在6%以上,繼續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天津和河北分別為3.7%和1.9%。從創新產出看,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區域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42.1萬件,較上年增長3.2%;區域技術合同成交額9079.6億元,較上年增長14.1%。
協調發展顯現成效,要素資源加快流動。區域協調發展指數為141.6,較上年提高2.6。從區域協調看,隨著交通一體化深入推進,三地空間聯系日益密切,京津冀區域空間聯系強度較上年上升11%。從城鄉協調看,區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進一步縮小。從要素流動看,三地企業在區域內跨省(市)設立分支機構數量快速增長,2021年為7453家,較上年增長14.1%。
綠色發展持續發力,協同治理逐步深入。區域綠色發展指數為153.0,較上年提高8.5,綠色生產、生態環境改善取得積極成效。從綠色生產看,區域能耗持續下降,2021年京津冀三地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上年分別下降3.1%、5.1%和6.7%,北京能耗最低,河北下降最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逐步擴大,占能源消費總量的8.8%,較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從生態環境看,2021年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較上年下降15.6%。
開放發展逐步恢復,對外經貿較快增長。區域開放發展指數為119.3,較上年提高19.9,進出口與利用外資有所恢復。從對外貿易看,2021年區域貨物進出口總額為6874億美元,較上年增長35.5%。區域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28.7%,較上年提高4.7個百分點。從利用外資看,2021年區域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較上年增長9.6%,京津冀三地分別增長7.8%、13.8%和13.4%。
共享發展穩步推進,居民獲得感進一步增強。區域共享發展指數為127.6,較上年提高1.8。從基本公共服務看,區域人均重點民生領域財政支出持續增加,2021年為7261元/人,較上年增長3.2%。從基礎設施建設看,三地積極建設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交通網絡。京張高鐵、京雄城際、京哈高鐵京承段等建成通車,京唐、京濱城際加快建設,區域鐵路里程密度由2020年的484.9公里/萬平方公里提高至2021年的498.0公里/萬平方公里。
“無論是從整體態勢還是結構變化來看,京津冀區域發展指數都釋放出了積極信號,也符合近年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協同發展的實際情況。”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隨著中央和地方各項政策的落地,如今京津冀不僅交通聯系更加緊密、人員往來更加頻繁,協同發展也開始走向更深層次。“比如,北京接下來需要進一步盤活自身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使之更好地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讓首都通勤圈、功能圈、產業圈發揮更大的輻射帶動作用。”楊松說。
有潛力,有目標,更要有行動。河北省發改委主任楊永君表示,河北省將深化京津冀產業政策銜接,借助北京科創資源支持河北制造業轉型升級,鞏固和優化一批上下游關聯度高、在國內國際具有較強影響力的產業鏈條。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黨工委書記王浩說:“我們正致力于高水平打造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承接平臺和科技成果創新孵化平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既可以為北京做更高質量的產業配套,又豐富和完善了天津的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