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健全社會治理體系”作出部署,其中專門提到“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記者近期在“廣東經濟第一區”深圳南山調研了解到,當地通過改造嵌入式民生服務綜合體、完善居民議事協調機制、凝聚活力小區建設合力等方式,畫好基層治理“同心圓”,社區家味更濃了、服務更多了、氛圍更暖了,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根基持續夯實。
“醫康養托,四位一體”
“老幼共托”的頤幼中心,配備助餐一體機的長者“中央廚房”,紅火的長青老齡大學分校……
記者近期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區沙河街道的高發社區深鐵懿府看到,由黨群服務中心擴建的頤幼中心,不僅助力老年人的照料難題,也幫助解決年輕人的“帶娃”困難。
在長者服務中心,記者看到護理間、休閑娛樂室等功能齊全。在旁邊的嬰幼兒托育園,園長陳園園說,這里開設3個班,提供44個普惠型托位,一個月收費約4000元,“老人和孩子會一起參加游戲、手工等互動課程,一個場地實現老幼雙重照料,讓‘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的后顧之憂得以緩解,托育園的托位十分緊張、排位已經有近40位。”
社區食堂每日平均出餐500多份,提供40余個普惠托位,長青老齡大學等在培訓室與社群會客廳開展各類活動,便民服務區提供理發、上門家政及維修等服務。距離深鐵懿府不到1公里的深云村,由黨群服務中心綜合樓改造的深圳首個嵌入式民生綜合體——“幸福鄰里”,9月1日已開始試運營。
沙河街道黨工委書記潘軍說,高發社區“一老一小”占比大,社區60歲以上老人2243人、占15%,6歲以下嬰幼兒1335人、占8.9%,對養老托育醫療需求量較大。當地政府聯合國企深業沙河公司,打造“幸福鄰里”民生綜合體,并聯合沙河醫院規劃全科診療、預防保健、中醫理療等領域,在醫療、康養、養老、托育等多個領域形成合力。
75歲的沙河街道居民黃爺爺是一位帕金森患者,長期服藥導致運動遲緩,在“醫康養托”體系的覆蓋下,家庭照護床位服務團隊的護理員,定期協助做康復訓練,并提供基礎的照料護理。
不少當地居民說,基層綜合陣地集納養老照料、兒童托育、休閑閱讀、幸福食堂、青年夜校等服務場景,是“帶娃好去處”“免費自習室”“下班打卡地”,更是“生活離不開、感情離不開”的“社區之家”。
“小區吹哨,部門報到”
“電動車超過6000臺、充電車位只有約280個,機動車超6000輛、車位只有800個,充電難、停車難是長期痛點”“小區入伙較早,持續性投入不夠,公共設施老舊破損,維修緩慢”……
位于南山區南山街道桂灣社區的龍海家園小區,是深圳最大保障房小區,居住人口達2.5萬人。
在為城市發展提供保障住房功能、便利市民的同時,隨著人口持續增加,如電動自行車充電位以及機動車位不足、小區服務設施及群眾活動空間建設不足、特殊群體專業服務力量不足等矛盾日益凸顯。
南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張英暉說,隨著小區黨組織、居民小組的加快建設,小區黨支部書記和委員任居民小組長,形成社區、小區、居民小組三級微治理體系,把服務下沉樓棟,創新小區議事協商平臺,常態化開展“小區大事—黨群共建美好家園”議事活動,形成“小區吹哨、部門報到”多元協商工作機制。
“居民的事居民議,居民的事居民定。”龍海家園第二居民黨支部書記鄭玲英說,以電動車充電難為例,小區居民“吹哨”帶動部門解決,在符合規劃、安全等相關要求下,小區目前新建了約210個電動車充電位,計劃未來共新增約1800個,“新的充電位單價較低,還帶動老的充電位降了價”。
桂灣社區黨委負責人程廉凱拿著一張“共享車位”的通知,欣喜地說,小區停車位不夠、長期存在停車難的問題,通過議事協商平臺,影響帶動周邊的經營主體,與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前海深港基金小鎮兩處停車場最終達成“共享車位”協議,小區居民辦理停車月卡收費標準為300元。
“9月11日晚上,我參加了小區第三居民小組的‘議事會’,不少居民對樓下的共享空間提出‘金點子’,比如建議增加小孩子的游樂設施等。”今年62歲的李麗平已在龍海家園居住超9年,小區氛圍群策群力,也帶動大家服務社會的勁頭,我自己也經常參與深圳市的志愿活動。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區的民生訴求事件不斷減少,已從去年6至12月的504件降至今年1至7月的344件。”張英暉說。
“四股力量,使在一起”
在南山區招商街道花果山社區的花園城三期,今年75歲的小區黨總支書記方定順在這里居住超過15年,周邊居民常說“有困難,找方叔”。
方定順則說,小區工作復雜、一人之力勢單,需要將多股力量凝聚合力。在我們小區就有四股力量,老黨員退休干部為主體的長者團隊、美媽團隊及中小學生志愿者團隊、業委會帶領的熱心業主團隊、物業管理及后勤保障團隊,志愿者隊伍合計200余人,四股力量擰成一股繩。
討論多了,氣兒順了。此前,花園城三期小區的垃圾分類點氣味擾民、外觀不潔,有業主對此十分不滿。“黨支部、物業、業委會、居民小組代表聚集在一起討論解決辦法,由黨員帶頭入戶做溝通,最終業主理解垃圾分類點選址考慮,物業也加強了對垃圾分類點清潔、美化,達到了大家都滿意的效果。”方定順說。
活動多了,文化旺了。以前,花園城三期小區的荔枝林少有管理,果實稀少。近年來,小區管理處加強了對荔枝樹的培育,去年恰逢大年、荔枝碩果累累,小區舉行了“美‘荔’花三·你我共愛”為主題的首屆荔枝文化節,大家在小區大廳“啖荔枝”、聊荔枝、朗誦關于荔枝的詩歌,加深鄰里交流的同時,傳播荔枝知識和文化。
青少年來了,企業也加入了。花果山社區黨委負責人王甦說,40多年前,改革開放的“開山炮”在南山南頭半島轟鳴響起,同在這一代的花果山社區也充滿了改革元素,我們設計了包括招商銀行第一個營業點等的“CityWalk”參觀線路,更好發揮對青少年的傳幫帶作用。在社區治理上,如順豐蛇口片區的站點,成為共建單位和應急小分隊的重要成員。
“過去,有關小區治理的事情,居民往往第一時間想能否找上級部門解決。”方定順說,如今,隨著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形成,小區居民的家園意識不斷提升,小區氛圍更加睦鄰友好、其樂融融。
(本報記者王攀 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