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越來越多的“寶藏”小城正在崛起成為中國制造版圖上動能強勁的“新勢力”。在新技術的加持、新基建的支撐之下,這些小城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并不斷延鏈聚鏈、拓展市場,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尋細分市場藍海,顯現出勃勃生機。
安徽:“縣域制造”聚鏈成群
人口不到5萬的小鎮集聚電纜上下游企業近300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49家,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20家,全國電纜行業百強企業有6家坐落于此……
在安徽省無為市高溝鎮,一根電纜“鏈”出百億大產業,讓曾經寂寂無聞的濱江小鎮成為著名的“中國電纜之鄉”,并躋身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向新提質、聚鏈成群,在新型工業化發展浪潮之下,“縣域制造”以創新促發展、以特色贏市場,成為中國制造版圖上動能強勁的“新勢力”。
“無為電纜產業始于20世紀80年代,歷經市場大浪淘沙的考驗,產業由小到大、由鏈到群,靠的是堅持創新和走特色發展之路。”大學畢業后,安徽華菱電纜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陳龍作為電纜行業人才被無為市引入當地龍頭企業工作至今,和小鎮上不少帶著外地口音的從業者一樣,陳龍見證了當地電纜產業的發展壯大。
距離華菱不遠,坐落著集群內的另一家龍頭企業——安徽華宇電纜集團有限公司。走入企業展廳,記者看到,各種電纜發明專利、高新技術產品認定證書、科技成果證書等排滿了整整一面墻,展示著企業篳路藍縷、一路創新發展的足跡。
“創新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我們堅持走專精特新之路。”提及企業的發展之道,董事長葉明竹言語中充滿信心。
應用于深海資源探測等場景的水密電纜技術難度極高。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華宇電纜持續加大科研投入,瞄準無人潛水器等新場景新賽道,通過與上下游企業協同攻關,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推動產品向高端化、智能化轉型。
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在安徽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與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互動,推動制造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截至2023年底,全省72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實現營收7916.1億元,同比增長8.8%,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小巨人’企業25個,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94家。”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
自動化產線上,工業機器人高效運轉;工廠外,一輛輛滿載物料的貨車來回穿梭……位于合肥市長豐縣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基地的安徽萬安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抓住新能源汽車產業風口,聚焦新能源汽車底盤這一細分賽道做精做優,加快市場開拓。
“融入新興產業主賽道,讓我們的發展加速度。”安徽萬安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常松說,企業和比亞迪合肥基地開展創新協同,加快材料、工藝等方面的迭代創新,并與比亞迪、蔚來等多家整車企業建立起穩定的供應鏈合作關系,年產值超10億元。
在毗鄰長江的“魚米之鄉”蕪湖市繁昌區,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稟賦,當地的健康食品特色產業基地加快綠色轉型步伐。
走進基地內的龍頭企業安徽同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央廚房,記者看到,在數智化生產模式加持下,傳統的食品加工變得高效、集約、低碳。
“食品行業是充分競爭的行業,練好內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制勝之道。”安徽同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世福說,“我們加快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持續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一粒稻米從田間到智能工廠帶動萬人就業,一顆青梅從枝頭到餐桌延伸出數億元的產業鏈。聚焦“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繁昌區不斷向生產性服務業、鄉村休閑旅游業等賽道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描繪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新藍圖。
“基地的產業生態越來越完善,鏈條越來越長。今年我們成立了繁昌區食品產業協會,瞄準綠色、天然、健康的消費升級新需求,基地企業抱團發展,不斷開拓新產品、新業態。”溜溜果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寧鵬飛說。
江蘇:千年陶都非遺煥新
添柴觀火20多小時、燒至上千攝氏度、挨個開陶瓷“盲盒”……一場古龍窯開窯儀式9月19日在“中國陶都”江蘇省宜興市舉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開窯吸引大量年輕非遺傳承人和陶瓷愛好者參與,并采取線上直播,有超127萬網友線上“圍觀”。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龍窯開窯,古法燒制的陶瓷讓人震撼,也能帶給我們一些新靈感。”宜興的“90后”制陶能手范倩雯說,作為宜興陶藝制作的符號,龍窯燒制保留著傳統工藝和風貌,開窯的儀式感能讓更多年輕人愛上紫砂文化。
宜興紫砂陶制作技藝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為傳承弘揚好制陶技藝和紫砂文化,宜興近年來主動擁抱數字浪潮,推進紫砂產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擦亮非遺文化名片。
記者現場了解到,此次龍窯開窯當地首次以短視頻直播形式展開,吸引不少內容創作者、網絡主播等實地探訪宜興陶瓷博物館和名家制作工坊,記錄并傳播紫砂壺制作過程等。在抖音平臺的相關直播間內,有超127萬網友線上“圍觀”,不少網友互動感嘆“開窯有趣”“陶器精美”并頻頻為非遺傳承人點贊。
“數字平臺正成為助力非遺保護與傳承的重要力量,我們開啟的‘非遺正當時’項目就與宜興的非遺煥新十分契合。希望通過扶持這些傳統工藝、戲曲曲藝等,賦予傳統文化時尚元素,讓非遺既‘老’又‘潮’,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抖音公益“非遺正當時”項目負責人趙揚說。
“非遺+直播”的新路子讓宜興的手藝人們嘗到了“甜頭”。當地丁蜀鎮的全國首個紫砂產業抖音直播基地,如今入駐商家超8000家、直接從業人員達5.5萬人,近兩年實現紫砂制品銷售規模成倍增長。
“很多非遺傳承人通過主動‘上線’,吸納網友制陶創新的好點子,也發現不少市場的新需求。”范倩雯說,比如將紫砂融入文創產品,以及與咖啡文化相結合等。
此外,宜興還打造“紫砂元宇宙”進一步拓寬紫砂產業發展方向。借助元宇宙虛擬互聯技術,體驗者能以虛擬人身份“逛”紫砂文化街區,實現“云”參觀紫砂展覽、“云”定制紫砂壺。目前宜興已有上萬件精品紫砂通過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進行在線展示和交易,超20萬件紫砂珍品借助區塊鏈技術實現“數字認證”。
“宜興紫砂璀璨千年,隨著數字化時代到來,我們傳承非遺的方式也需要與時俱進,‘破圈’發展,進一步推動傳統陶瓷文化有新的生命力和時代價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陶瓷分會副會長葛軍說。
河北:箱包之都“逆勢出海”
北京向南不足100公里,在一個小鎮酒店的大堂,短短一上午,記者遇見了來自歐洲和中東的三波采購商。
作為東歐、中東等地外商口口相傳的“世界箱包之都”,河北省保定白溝新城常年外商云集。這里也是中國最大的箱包產銷基地之一,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約為28%,產品銷往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
“5天采購了6萬多美元貨品。”現居英國倫敦的巴基斯坦商人哈菲茲·阿布巴卡爾說,這是他頭一次來中國,這筆數額不小的資金都用于購買拉桿箱銷往英國。
記者在東西走向的津保路東物流中心附近看到,來白溝新城進貨的卡車排起長龍。
方圓不過一百公里,川流不息的車流物流背后,是這座小鎮輻射帶動超200萬人從業人員的區域特色產業集群,每年有8億個箱包銷往全世界。
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2024年上半年,白溝箱包出口增長17.78%,累計出口額71.54億元,讓人不禁好奇這處彈丸之地“逆勢出海”的秘密。
白溝箱包發展歷程始于20世紀70年代,最早的箱包市場在“石坑橋”地攤集市,和玩具、小百貨混雜在一起叫賣。手工作坊、馬路市場,這種價位低、純走量的發展模式沿用了20多年,但市場口碑不好使產業發展一度陷入困境。
“當時沒有品牌和質量意識,市場銷售困難,小廠利潤都很低。”白溝鵬杰皮具有限公司創始人王金龍說,箱包廠都是貼牌生產,大部分努力只“為他人做嫁衣”。
2003年后,走投無路的白溝箱包企業品牌意識逐漸覺醒。短短5年內,白溝從“無牌”“貼牌”,到有了1400多個自主品牌。
河北保定市白溝新城管委會副主任金雪飛表示,為幫助企業打造品牌,當地定期評選十大品牌,幫企業申請河北省著名商標、河北省名牌,定期邀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專家學者來授課。
通過做優品牌,銷路越來越廣,產品更新也越來越快。如今,這個戶籍人口6萬多人的小鎮,已形成具有箱包原材料供應、產品設計、加工制造及銷售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科技發展又為小鎮插上了新的騰飛翅膀。近年來,電商直播在白溝遍地開花,傳統批發戶紛紛掛上“工廠直播”的門頭。
目前這里每天進行著近萬場直播,通過20多種語言向海內外客戶介紹產品。2023年,白溝箱包總產值增至419億元,其中約300億元通過線上銷售實現。
“最新客戶是通過阿里巴巴國際站直播來的,兩個月前還有印度客戶一口氣訂了10個標箱的產品。”保定白溝天尚行箱包皮具有限公司銷售人員張麗花說,2023年企業銷售額達1.5億元,以外貿訂單為主,今年有望突破2億元。
在白溝一家跨境電商企業,記者看到工人正按訂單取貨、打包,還有專人負責網店每日運維,分析篩選外國消費者喜愛的女包并上架。該企業在希音、亞馬遜、蝦皮網等十余個跨境電商平臺均設有網店,產品銷往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
“分析各國消費者偏好和跨境平臺風格,針對性上架優質商品,更易開出爆款。”白溝新城電子商務協會常務副會長王磊說,目前白溝正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通過舉辦公益培訓和直播電商大賽等打造專業人才隊伍。
白溝新城招商和特色產業局局長王偉男說,為拓寬海外市場,圍繞國際重點展會,去年政府帶領白溝外貿企業,尤其是年輕的“包二代”“包三代”,走訪了七個國家。“馬上又要出發,9月去日韓,10月到印尼、馬來西亞。”他說。
由于箱包異形款式多、更新快、工藝復雜,目前多數工廠尚未完全實現自動化生產,仍靠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手工制作。但一直以來,白溝都在積極探索產品智慧化設計與生產。
2022年,白溝箱包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在當地建成,為平臺內2萬余家企業提供精準數字化服務,企業可通過“云設計”線上輔助設計系統和設計信息采集系統,了解最新流行趨勢,用人工智能輔助設計,3D打印模擬成品。
“只要設計新穎、品質過硬,我們在采購數量上沒有限制。”伊朗采購商貝赫納姆·法達維這次來白溝,產品設計是他最看重的部分。今年是他與中國企業合作的第七年,主要從中國進口背包和女包銷往阿聯酋。
甘肅:革命老區邁上新賽道
建園區、擴算力、聚集群、促融合……革命老區甘肅慶陽近年來借助“東數西算”工程,乘上新質生產力東風,上萬個標準機架高效運行,算力服務陸續輸向長三角和京津冀等地,邁上了轉型升級、智變賦能的新賽道。
走進1.7萬畝的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甘肅·慶陽)“東數西算”產業園區,在建項目熱火朝天,投用項目規范運行,一大批帶動強、裂變快、效益好的數字經濟企業相繼落地投產,園區道路等基礎建設快速推進。
1934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甘肅慶陽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這片根據地后來為黨中央和各路紅軍長征提供了落腳點,為八路軍主力奔赴抗日前線提供了出發點。
時過境遷,慶陽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日益成長為全國“東數西算”工程的樞紐節點。2022年,國家啟動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和“東數西算”工程建設,慶陽成功躋身八大樞紐節點和十大數據集群。
慶陽位于陜甘寧三省區交界處。在此布局算力網絡樞紐節點能全面輻射西部地區,且到全國各地的輻射路徑較為均等,這里相對低的溫度適合數據中心建設運營,可以兼顧效率和性能。同時當地有豐富的風光電資源,能源資源高效綜合利用潛力巨大。
緊盯顯示器上的各項數據,網絡運維工程師走進機房查看設備運行。水面下,一臺臺主機箱散發點點星光。據提爾科技浸沒液冷智算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該中心可提供170PFlops算力,大致相當于200萬臺普通電腦同時運行。
慶陽市數據局副局長米世濤介紹,當地搶抓“人工智能+”機遇,加速推進十大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已經建成投運標準機架2萬個,算力規模1.9萬P。
為了讓算力高效運行,慶陽打通高通量、高品質、低時延的高速傳輸網絡,讓跨域算力網變得四通八達。目前,慶陽建成抵達西安、北京、上海、廣州直連鏈路,大幅降低了網絡時延,啟動了西安-慶陽-中衛、慶陽-西安-鄭州等光纜工程,為開展“東數西算”提供網絡支撐。
今年以來,慶陽數字產業發展“快馬加鞭”。8月,慶陽簽約加入中國算力網聯盟,與貴陽、鄭州、深圳、韶關等地共享算力、數據、應用,加快構建“西部陸海新通道”。
慶陽市數據局介紹,兩年多時間里,慶陽累計對接數字經濟企業2886戶,簽約746戶,注冊子公司219戶,數字企業從無到有、由有到優,覆蓋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數據服務、智慧應用多個領域,產業生態從建鏈到延鏈、由單一到全面。
隨著算力規模持續擴大,當地算力資源開始源源不斷地輸向長三角等地。慶陽算力調度服務平臺顯示,目前慶陽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已完成算力資源交易144筆,交易額2億多元。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孫斌說:“革命老區慶陽融入數字經濟浪潮有不少潛力,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經濟興起,必將為這座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刻性變革。”